咨询电话 0514-86166167

案例

必一体育:机械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哑铃型投资机会人形机器

发布时间:2024-12-23 11:35:13 来源:必一B体育下载 作者:必一体育app官方 浏览人数:

  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研究观点和信息仅供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中信建投客户中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使用或转载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①国内处于政策红利期,对人形机器人、工业母机、仪器仪表等行业支持力度大;三大工程和特别国债有望托底地产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预计呈弱复苏,其中3C、半导体、油气下游景气度相对较高。②海外处于政策打压期,科技领域制裁或成常态,出口趋势向好但又增添一份不确定因素。③预计2024年机械行业呈现哑铃型投资机会,人形机器人与低估值并重。

  国内制造强国政策,设备先行,三大工程和特别国债有利于托底;美国对华科技打压或成常态,出口趋势向好但又存在不确定性在不确定性中更要把握高端制造的确定性。

  2024年光伏、锂电方向对机械设备需求全面放缓,但是3C、半导体、油气下游景气度相对较高,制造业总体呈现弱复苏态势,享有政策红利的人形机器人、机床刀具、仪器仪表方向更加值得关注。

  ①人形机器人行业不断有重量级玩家进入,特斯拉是行业“鲶鱼”,促进产品快速迭代与商业化落地;②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广泛,包括工业、商业、民用、特种甚至外太空,是工业机器人与其他自动化设备的有力补充;③未来人形机器人全球规模可达数万亿级别,不逊色于3C、新能源汽车;④产业链将迎来极大放量,同时伴随价格下行。

  全球半导体下游处于筑底阶段,预计2024年景气度回升。从海外半导体设备友商财报来看,2023Q3中国营收占比大幅提升,预计国内晶圆厂扩产趋势明确,国产设备订单将显著提升,同时叠加国产化率攀升以及规模效应显现。

  在消费电子行业资本开支经历了3年的下行周期后,我们判断2024年行业景气度有望回暖。2023Q3以来,随着苹果、华为等品牌推出新品,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跌幅已收窄至1%,2024年手机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复苏,设备企业在2024H1的新接订单值得期待;此外,钛材(机床刀具、3D打印两大方向)、XR、OLED、机器视觉有望带来结构性机会。

  在地缘冲突及供给收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原油价格预计将保持高位,预计2024年主要油公司资本开支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进而带动油服设备需求,其中深海设备需求景气度相对更好。

  我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自2022年4月连续下跌15个月以来,已连续第二个月上涨,我们认为机床刀具有望逐步复苏。同时作为工业母机,自主可控的需求愈发迫切。看好核心零部件、高端五轴机床、产品/地区结构更优的企业等相关方向。

  传统工程机械方面,挖机销量依旧承压,国内来看,预计2024年挖机仍会下行,非挖品种参差不齐,大品类起重机、混凝土表现好于挖机,但单月波动大;海外来看,24 年挖机预计同样会继续下行,非挖好坏参半。叉车&高机方面,国内受益于制造业复苏,出口受益北美制造业回流,海外份额提升空间大,且有锂电化强逻辑支撑,确定性相对更强。

  电子测量仪器2022年全球市场空间近千亿,高技术壁垒带来长期稳固的高毛利率。国产替代是行业核心Beta,随着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产品持续高端化,国内企业成长空间广阔。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若未来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下业投资放缓,将可能影响制造业的发展环境和市场需求,从而给机械行业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

  2)国际贸易环境对行业经营影响较大的风险:近年来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增加,逆全球化贸易主义进一步蔓延,部分国家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我国部分产业发展受到一定冲击。

  3)行业扩产不及预期的风险:若下业扩产不及预期,则相应的专用设备等的需求将会下降,会对行业内公司订单、业绩等造成不利影响。

  我们对机械行业所处环境判断:①国内处于政策红利期,对人形机器人、工业母机、仪器仪表等行业支持力度大;三大工程和特别国债有望托底地产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预计呈弱复苏,其中3C、半导体、油气下游景气度相对较高。②海外处于政策打压期,科技领域制裁或成常态,出口趋势向好但又增添一份不确定因素。

  预计2024年机械行业呈现哑铃型投资机会,一端是以人形机器人为中心的新产业主题投资机会,一端是以低估值为中心的价值投资机会。前者我们认为应该优先从三个维度选股,①T链>非T链;②含软量高>含软量低;③市值小>市值大;后者我们看好叉车、3C设备、半导体设备、油气、电测仪器以及一些低估值个股的投资机会。

  “制造强国”自2015年以来被屡次提及,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积极发展奠定政策基调。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要求“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首次提及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十四五”规划要求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并强调“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为推进制造业补链强链进一步指明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金融持续支持实体发展,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从成本来看,2020年来国内金融机构向企业的加权平均利率不断降低,2023年Q1-3国内金融机构向企业的加权平均利率为3.82%,同比减少0.27个pct。从规模来看,国内金融机构向工业企业的中长期规模不断创新高,截止2023年三季度末,金融机构向工业企业的中长期余额达到21.05万亿元,同比增长30.90%。

  工业母机,作为自主可控关键环节,持续受到政策关注。2023年继7月、9月分别发布增值税、研发费用加计抵扣政策(全国性)后,11月初工业大省山东再发布行动计划,明确政府部门权责,并将国产化率列入重要考核指标,我们认为其余地区有望跟进,工业母机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人形机器人政策不断加码,产业化步伐加快。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未来产业发展,习总深刻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2023年以来,部委和多个省市政府发布人形机器人产业相关政策,工信部对人形机器人领域实行揭榜挂帅工作,针对人形机器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等地区提出将加快建设地区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集中突破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关键技术。我们认为,人形机器人政策不断加码,将为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政策和技术的双重支持下,人形机器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化的步伐将加快。

  仪器仪表政策持续鼓励自主可控与高端化。测量测试仪器是信息采集、测量、传输、控制的基础,已成为发展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石。为支持测量测试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鼓励仪器仪表产业进行自主创新,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明确要求加强高端仪器设备研发制造,推动高端芯片、核心器件等尽快突破,加快推进国内仪器仪表的国产化水平。

  地产、基建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构成。2023年1-10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实现41.94万亿元,同比增长2.90%,累计增速呈现前高后低、逐月环比下降趋势;分项目来看,地产、基建、制造业投资是其三大构成,此处我们着重分析地产、基建投资趋势,制造业投资趋势判断将在后面的章节单独分析。从三大构成整体情况来看,1-10月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制造业投资分别累计同比增长8.27%、6.20%,房地产累计开发投资完成额9.59万亿元,同比下降9.30%,基建投资增速处于较高水平,而房地产投资增速拖累了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增速

  地产持续承压,新开工和竣工表现分化2023年1-10月,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3.20%,累计同比增速已连续18个月为负;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0.34%,年内呈现前高后低趋势;竣工面积由于保交楼、保交付等政策支撑下同比增长13.38%。

  基建投资增速相对维持较高水平。2023年1-10月,在稳增长及政策支持推动下,广义基建投资同比增速仍保持较高水平,同比增速达8.27%;分结构来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投资额同比增长25.0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投资额同比增长11.1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实现投资额同比下降0.80%。

  “三大工程”有望托底地产、基建投资端。2023年以来,有关“三大工程”部署在高层会议上屡被提及。4月28日,中央局会议指出,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及“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7月24日中央局会议再次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三大工程,一方面为房地产模式转型奠定一定基础,另一方面为2024年地产、基建投资端提供一定的托底。

  1)三大工程之一:保障性住房重要性明显提升,有望对房地产开发投资形成支撑。根据经济观察网的报道,8 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文件(国发【2023】14号文,以下简称“14 号文”),近期已传达到各城市人民政府、各部委直属机构。根据公开披露内容来看,该指导意见确定了保障对象、试点城市、土地供应等细项,并明确提出“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在大城市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推动建立房地产业转型发展新模式”,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地位显著提升,后续在政策支持下,保障性住房开度有望加大,进而对于房地产开发投资形成一定支撑。

  2)三大工程之二:城中村改造作为城市更新的组成部分,国家层面的政策脉络始于2020年。城中村改造是“十四五”规划中城市更新的组成部分,国家层面的政策脉络起始于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并使其成为国家战略;2023年4月,局会议提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7月份国常会审议通过《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随后何立峰副总理主持城中村改造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为当前城中村改造工作指明具体方向。从地方行动来看,广州、上海均已在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项目,其中广州推进广州火车站片区、城市新中轴(海珠)片区等四大重点片区进行“统筹做地”试点;上海计划2023年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10个,计划到2025年年底中心城区周边“城中村”项目全面启动,到2032年年底“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面完成。根据中国建设报初步测算,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2024年可带来5000亿元左右的新增投资,大约能拉动投资增长1个百分点。

  3)三大工程之三:“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成为基建抓手之一,多领域有望受益。“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是集隔离、应急医疗和物资保障为一体的重要应急保障设施,“平时”可用作旅游、康养、休闲等,“急时”可转换为隔离场所,满足应急隔离、临时安置、物资保障等需求。2023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积极稳步推进超大特大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要注重统筹新建增量与盘活存量,积极盘活城市低效和闲置资源,进而有望成为基建抓手之一。从当前政策方向看,“平急两用”设施建设主要聚焦于保障应急措施能力,医疗、道路、隧道、桥梁、能源、通讯等行业均有望新增项目投资。截至目。